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定南> 正文

赣南日报头版:真情谱写和谐曲——定南县推动洋前坝水库移民征迁工作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4 来源:赣南日报 字体:【】 【】 【

    □肖云

  11月30日,当定南县岿美山镇溪尾村村民刘金仙在有关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这意味着从11月26日开始的洋前坝水库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签约工作圆满完成。至此,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洋前坝水库征地移民完成了签约、补偿资金发放等工作,共完成库区搬迁安置户签约216户,完成补偿资金发放310户,征收房屋43874.2平方米、田土2220.4亩、林地439.4亩,签约率和发放率双双达100%。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创造了定南新速度。

  征迁工作是困扰基层干部的第一难题。岿美山镇的干部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笔者近日走进该镇溪尾村探寻发生在背后的故事。

  和谐拆迁应民愿

  定南洋前坝水库是纳入国家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的项目,是我省安排近期建设的重点水利项目。从2016年底被列入国家规划以来,定南县扎实做好各个相关专题报告的编制和送审工作,在10月31日获得了省发改委的立项批复。

  为了做通群众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征迁工作人员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关心移民,倾听移民心声,及时化解征迁工作中的矛盾。从方案的制定、数据的收集、征迁的实施,洋前坝水库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一个“民”字,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

  居住,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该县对移民厚爱一分:全部移民户迁入县城黄金地段安置,安排宅基地、套房和货币安置三种方案供选择。

  生计,是群众最为忧虑的事情。该县社保政策予以保障,安排多种就业岗位,确保移民“移得出、有保障、能发展”。历经实物调查、动员部署等阶段,溪尾村村民深深地被党委、政府的真诚所感动,支持水库建设成为库区群众的自觉选择。溪尾村村民刘国荣担任村干部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在得知这片有400多年历史的村庄将要变成水库时,虽有不舍,但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水库建设,无论从前期调查、实物调查,还是签订征前协议,他始终站在支持的前列。

  阳光操作得民心

  “老家难舍,故土难离。”溪尾村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要做通群众工作实属不易。11月14日动员会伊始,征迁干部走村入户,磨破嘴皮,踏破脚皮,宣传政策,梳理问题,理顺关系。工作组人员放弃周末和晚上休息时间,奋战坚守在一线。不少干部坦言:“这些日子就像打仗,几乎没有好好地合过眼。”

  岿美山镇则举全镇之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积极向被征收群众宣传水源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征拆的相关政策,不厌其烦地做征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移民搬迁户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为了方便移民群众早签约、早搬离、早得益,工作组还兵分几路,到定南县城、龙南县和广东和平县等地做好上门服务。

  在整个征迁工作中,该镇把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理念贯穿始终。全程参与征迁工作的该镇副镇长钟晓明说,从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都实行“统一口径宣传、统一标准复核、统一程序补偿”。充分运用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回应不实传闻。严格依照规定甄别群众诉求,一把尺子量到底,遵循程序据实补偿,避免了政策执行不一致的问题。水库移民征迁工作能够迅速地推进,靠的就是征迁干部细致周到的服务,靠的就是执行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征迁干部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分析解决问题,测算和选择合理的安置方式,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问题不过夜、矛盾不上交、解决在萌芽,实现了和谐征迁。“库区移民为大家舍小家,无怨无悔,我们的干部只有心贴心服务,才能对得起他们。”该镇党委书记黄兴海如是说。

  眼下,洋前坝水库移民正进入弃房阶段。看着世世代代居住过的地方即将成为水库,移民们除了不舍外,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分享按钮